小随笔 20250704-07xx
刚刚在讨论 memory。我忽然想到,之前有一个小结论是:目前 Chatflow 的发展过多,而 Workflow 的进展有点少,甚至偶尔脱节。这可能是需要纠正的。
那么我受此启发结合当下:原来,我的一些想法是因为 并非只有围绕 chatbot / chatflow 的,所以会有点难懂和 hard to get its value。当然了,我们也需要提供一些预设和最佳实践,其目标是雅俗共赏,丰俭由人。
我继而想到,我偏好的措辞 “project”(memory)其实也算是有点运气了哈哈。
长话短说:conversation 是 project 的有一种。那么新 memory 应该不止能应用在 Dify Chatflow,而也包括 workflow,甚至更广的范畴。
tags:
- LLM
- Agent
- Dify time:20250704_16:53
我其实挺好奇,离 zero 还有多远?
应不应该效仿 alphago zero 这个问题本身我倒是个人持肯定看法的。
听一个博客聊苹果论文尤其聊到 模型侧的一个做法是:预测用户的追问然后走个几轮回答并优化 - 再正式输出 output 之前。 6/17 的播客,有点老了。
我经常是少数和超前的,比如最近中国男生小规模流行起来留长发,而我灵机一动,莫名地留了已经三年。
我在想,或许构建一个极少和我沟通的 Agent,观察以及计算趋势然后去投资,或许收益会不错。
小插曲:金融的止损是理性且刚性的,绝非什么心理承受底线 - 那个很容易借坡下驴的。以及,成功的交易者靠的是纪律而非天赋或运气。